巴黎的瑪琳勒龐們

  • 2017-05-15
  • 瀏覽數1,766
  • 收藏

離台灣9855公里外的巴黎,5月7日剛結束總統大選,馬克宏奪得全世界目光焦點,以66.1%得票率當選、繼拿破崙之後法國史上最年輕的鮮肉總統,台灣媒體更愛他與大她24歲太太之間驚天動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……。

相較於馬克宏,獲33.9%得票率落選的勒龐,媒體給予她的標籤不外乎「極端右派」「女川普」「白人主義」「法西斯主義」「反難民」「反穆斯林」「脫歐」……這些字眼,在在與我所能理解的普世價值觀相悖。她落選,我為世界鬆了一口氣。

但這33.9%得票率換算成人口數,約1060萬人。他/她們是誰?他/她們真都如標籤字眼那般嗎?

選前4月17日當天,我先後參與了馬克宏和勒龐在巴黎的競選活動。

勒龐的場子,保安、警衛安檢重重,進到會場,聽到的音樂讓我以為我在美國西部嘉年華,曲風有點old school,而我們掛媒體證的,一進去就被告知只限在右後方區域,更不可能接觸採訪拍照舞台的正前方、也就是演唱會搖滾區。

很好!哪都不能去!

當在為畫面煩憂時,我放下相機,往後端詳在場所謂「極右派」支持者一張張臉龐時,發現他們都長好像,或許是東方人看西方人不易辨識的認知;發現他們好有軍隊般的秩序感,他們臉上也不太有情緒,或許這跟現場勒龐的演說有關;發現好像場中真的全都是白人,但實際上不是。

對於他/她們,有種因疑惑而生成的神秘感。這些被貼上白人主義、反穆斯林、極右派的群體,是什麼樣的面貌?